武侯祠官方网站

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三国文化概念

三国指魏、蜀、吴三国。

魏国,又称曹魏,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265年司马炎代替魏建立晋。

蜀国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263年曹魏灭蜀。

吴国,又名孙吴,222年孙权建国,229年称帝,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80年西晋灭吴。

  • 公元184年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
    黄巾之乱
    97年
    公元280年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
    西晋灭吴
  • 公元189年
    献帝即位
    灵帝之死
    92年
    公元280年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
    西晋灭吴
  • 公元220年
    建立魏国
    曹丕代汉
    61年
    公元280年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
    西晋灭吴
三国地图
刘备
蜀汉(定都成都)
公元221-263
曹丕
曹魏(定都洛阳)
公元220-265
孙权
孙吴(定都建业)
公元229-280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祠庙所在。它是以刘备陵寝所在地(惠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南齐高帝萧道成(479-482年在位)诏令刺史傅琰修立先主祠,位置在惠陵东,应是今汉昭烈庙的前身。惠陵旁纪念诸葛亮的专祠——武侯祠大约建于南北朝时期。武侯祠位于惠陵东偏南、汉昭烈庙西偏南,三者呈倒品字形,各自分立,自成一体。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主张“君臣宜一体”,废弃惠陵旁的武侯祠,重修汉昭烈庙,将诸葛亮的塑像塑入汉昭烈庙内,实现“一祠同祀君臣”的格局。此后,武侯祠这一名称不再专指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而是将惠陵、汉昭烈庙等区域囊括进来,统称“武侯祠”。清康熙十至十一年(1671~1672年),四川按察使宋可发主持重建武侯祠,形成了前(刘备殿)后(诸葛亮殿)两殿并立,前殿如朝廷礼、后殿如家庭礼的君臣合祀格局,直到今日。

成都武侯祠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组成的三国历史遗迹区,川军抗战将领刘湘陵园为主体的西区和体现川西民风民俗的锦里民俗区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庙,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牌“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武侯祠传承

三国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和不容忽视的文化遗产,虽然三国历史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那刀光剑影,群雄割据的时代,以及叱咤风云,个性突出的英雄,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忠义、智慧、勇武精神,成都武侯祠正是体现这些传统文化精髓的三国遗迹所在。成都武侯祠历史悠久,如果从刘备下葬惠陵算起,这处三国文化遗迹经过1790多年的历史沉淀,庄严肃穆的庙宇早已成为人们敬仰的三国文化圣地。

武侯祠过厅新旧对比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智能票务线上预约系统试运行调试的通告

尊敬的观众朋友:

我馆拟于2021年9月17日22:00—24:00对试运行的“成都武侯祠智能票务线上预约系统”进行调试,在此期间无法购票,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2021年9月17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