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官方网站

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2020-09-23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举办“蜀韵中秋游园会”2018061期
返回列表


中秋,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拜月节”,以月之圆满兆人之团圆,是阖家共聚的温馨佳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唐朝初年成为固定的节日。我国自古以来,在中秋就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玩花灯,猜灯谜,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戊戌中秋小长假期间,以“月映中秋 灯耀天府”为主题,我馆举办了“蜀韵中秋游园会”活动。游园会以灯串联线索,挂灯笼,提灯游,猜灯谜,画花灯,放河灯。以月衬托节日主题,赏圆月、拜月礼、打月饼、月光纸。通过武侯祠还原各项习俗活动,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的动人魅力。

桂香祠堂 天府吟诵

中秋赏桂,文物区内,金桂璀璨,银桂飘香,古迹之间,处处传递着中秋佳节特有的清甜芬芳。9月23日下午,一场“传习汉礼”活动正式拉开了游园会的帷幕。20名身着传统汉服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在博物馆社教老师的带领下,在刘备殿前传习汉礼,集体诵读国学名篇《诫子书》和中秋诗句,在佳节前夕,展示、传承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

细雨迷蒙,20个小小的身影,认真而又专注,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诵读,稚嫩却又充满了亲切的感染力,吸引了现场所有观众的目光。随后,小朋友们手提可爱的“兔儿灯”,一边吟诵“花好月圆”,一边在如诗如画的博物馆中提灯巡游,与观众分享节日的美好与祝福。嫦娥奔月、玉兔月宫是中国古代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许多地方至今仍有做兔儿灯,提灯巡游的习俗。可爱的巡游队伍让现场观众表示:“心都萌化了,让人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关于中秋的习俗记忆。”

中秋游园 猜谜听琴

游园猜灯谜,是中秋的传统习俗之一。在诸葛亮殿西厢房,阵阵桂花香从桂荷楼外传来,博物馆工作人员用手绘纸灯笼、花鸟纱幔和彩条谜语阵装点出游园活动主场地。观众在灯谜前驻足、思考,与同行的家人朋友一起快乐讨论谜底,现场充满欢声笑语。现场有不少身穿汉服的年轻观众参与活动,他们表示,穿传统服装,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节日体验。从天津到成都游玩的曲女士感慨:“在人文博物馆内置身如此浓郁的佳节氛围,实在不虚此行”。

一旁的互动区内,有专业画师教学观众在彩灯上画玉兔、桂花等中秋图案,有工作人员现场展示打月饼,还有小朋友为观众确认谜底,兑换祈福月光纸、手绘灯笼等猜谜奖品,让观众感受传统的中秋节日氛围。

中秋听琴,感受传统民俗之余,博物馆内的游园活动更多了一份传统古典氛围。古建园林之间,二胡、琵琶、古筝、箜篌、古琴、中阮、笛,各种传统乐器,响起了最悠扬的古音,《花好月圆》、《春江花月夜》等曲目,编织最浪漫的佳节情怀。特别编排的中秋“民乐快闪”,23号也在诸葛亮殿东厢房上演,让观众与传统音乐来了个不期而遇。

在博物馆香叶轩,曲艺三国的表演也在中秋进行。清音、金钱板、相声,各项传统非遗技艺,融入三国元素,展现天府魅力蜀韵。

月照锦里 千人提灯

中秋期间,我馆在锦里古街,特别开展了穿汉服、画花灯、打月饼、兔儿爷、月光纸等众多中秋民俗互动内容:吸引了游客纷纷参与。

23日晚,中秋前夜,圆月升空,古彩戏法等节目在专门搭建的民俗舞台上演,拜月仪式开启,祭茶敬月、月下许愿。随后,身着汉服的一千余位普通观众,提灯从延熙大道出发巡游,小朋友们吟唱着《水调歌头》,来到水岸边放河灯祈福,古老的习俗在夜色中温情传承。

媒体聚焦 文化传播

中秋游园活动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央视网、央广电台文艺之声、新华社等央级媒体都对活动内容进行了提前预告。活动当天,各大媒体纷纷来到现场报道。9月24日CCTV1,CCTV13并机播出的《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栏目, 9月24北京卫视《特别关注》栏目,在9月23日东方卫视《东方新闻》、《看东方》栏目纷纷播出活动现场盛况。央视网络直播室对9月23日夜晚锦里的千人提灯活动进行了新媒体直播。此外、人民网、工人日报、中新社等央级媒体,四川卫视、新闻现场、成都1套、2套、5套,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四川在线、四川观察、成都日报、成都商报等媒体都对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智能票务线上预约系统试运行调试的通告

尊敬的观众朋友:

我馆拟于2021年9月17日22:00—24:00对试运行的“成都武侯祠智能票务线上预约系统”进行调试,在此期间无法购票,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2021年9月17日

关闭